電子政務
信息通信技術正在深刻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,市民與政府的溝通方式也在改變。電子政務作為電子信息技術與管理的有機結合,成為當代信息化的最重要的領域之一。目前電子政務的建設中還存在一些問題:電子政務協調機制建設相對滯后,導致跨部門電子政務推進工作較為困難,遇到具體問題不能及時、有效解決;電子政務的建設不是給上級領導“作秀”,而是需要在網絡上真正建設一個內容實用、信息豐富、互動性強、服務快捷的電子政府;調查顯示,目前我國政府機關中,很多單位在互聯網和政務內網之間未能實現很好的隔離,在安全性和保密性上存在很大的隱患;從事電子政務的專門人才缺乏,許多政府機關缺乏專業電子政務維運隊伍,越是基層單位越明顯。
智慧政務的發展對電子政務建設將產生重大的影響:一是為從根本上打破各自為政的建設思路,提供了可能性。二是通過統籌規劃,可以把大量的應用和服務放在云端,充分利用云服務。三是通過第三方、專業化的服務,可以增強電子政務的安全保障。四是可以大量節約電子政務的建設資金,降低能源消耗,實現節能減排。
明華數據提供包括基礎型、協同型、門戶型、監督型、分析型五大體系,分別適用于不同政務場景、應用模式的智慧政務解決方案,協助政府客戶以集約化建設模式,實現政府功能轉變,改善政府的宏觀決策,提高政府規范管理能力、公共服務能力以及信息安全能力。
建設目標
智慧政務建設的各個領域智慧應用體系框架以標準規范體系、信息安全體系為保障,分為感知、網絡、支撐、應用四層。
感知層:利用RFID、視頻、各類傳感器等手段,對城市的目標對象進行實施感知,獲取城市管理基礎物聯數據;
傳輸層:是智慧政務實現信息傳遞和匯聚的基礎設施;
支撐層:提供智慧政務應用領域的公共硬件、軟件和數據支撐,其發展目標是形成智慧政務統一的信息化支撐平臺;
應用層:根據智慧應用領域的業務需求,為政府、企業和市民提供精細化、智能化的服務。
信息安全保障體系、標準規范體系與運行維護體系:是智慧政務能夠高效、安全運行的保障。
一、建設目標:
智慧政務項目建設的總體目標是:
-
以規范和創新政府行政行為為主導取向,以加強公眾監督和公共服務為基本要求,加快建設標準統一、結構合理、功能完善、安全可靠的政務信息網絡平臺;
-
推進政務信息資源庫建設,使信息共享程度顯著提高;
-
實現重點業務系統互聯互通,并初步形成智慧政務網絡與信息安全保障體系;
-
主要業務實現網上辦公,為機關、企業和公民提供便捷、高效的信息服務;
-
改善和加強各級政務部門的管理能力、決策能力、應急處理能力和公共服務能力。
-
智慧政務建設的功能目標,主要體現在辦公、管理與服務三個方面,也就是通常所說的"四G政府",即:政府間的電子政務(G2G)、政府對企業的電子政務(G2B)、政府對公民的電子政務(G2C)和政府對公務員的電子政務(G2E)。
二、整體架構:
智慧政務建設的各個領域智慧應用體系框架以標準規范體系、信息安全體系為保障,分為感知、網絡、支撐、應用四層。
感知層:利用RFID、視頻、各類傳感器等手段,對城市的目標對象進行實施感知,獲取城市管理基礎物聯數據;
傳輸層:是智慧政務實現信息傳遞和匯聚的基礎設施;
支撐層:提供智慧政務應用領域的公共硬件、軟件和數據支撐,其發展目標是形成智慧政務統一的信息化支撐平臺;
應用層:根據智慧應用領域的業務需求,為政府、企業和市民提供精細化、智能化的服務。
信息安全保障體系、標準規范體系與運行維護體系:是智慧政務能夠高效、安全運行的保障。
三、應用價值:
-
提高社會公共服務能力:推動跨部門、跨領域數據共享,拓展政務信息公開渠道,創新政府服務模式,打造服務型政府,為企業和民眾提高方便、高效、快捷的服務。
-
提高政務行政效率:實現政務內部資源整合、信息互聯互通和共享,建立系統工作環境,使政務工作更規范、精簡和高效。
-
推進政務公開、建設陽光政府:轉變政府工作模式,加強政府監管和績效考評,推進行政權力公開透明運行,打造廉潔、高效的透明、陽光政府。
-
推進政府創新:通過"職能創新、結構創新和過程創新",逐步實現政府職能轉變、政府體制理順和政府流程再造,從而全面提高政府工作效率。
-
構建服務型政府:以服務為核心,通過高科技信息手段,改善政府的公共服務,提高公共服務的水平和質量。電子政務的建設是轉變政府職能、方便民眾服務,從而構建服務型政府的重大舉措。